“廈門獻給英文的兩個詞,就足以使這個地方流芳百世,其中一個詞就是‘茶’!19世紀在中國廈門傳教的美國牧師畢腓力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。彼時,一擔擔茶葉從這里出發(fā),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遠帆漂洋過海,“Cha”這個英國社會指代茶葉的詞匯,即依照廈門方言的語音改稱為“Tea”。而今,在融入中國“一帶一路”發(fā)展中,廈門以全新的定位和角色譜寫著新的故事。廈門港內(nèi),“海絲”遠帆依舊;自貿(mào)園里,“陸絲”鐵軌新起!昂=z”和“陸絲”在廈門美麗邂逅,碰撞交匯出新的機緣。
建設(shè)“一帶一路”海陸樞紐城市
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(廈門)班列從廈門海滄自貿(mào)園區(qū)出發(fā),沿著古老絲綢之路的方向前行,半個月后抵達終點——波蘭羅茲。
現(xiàn)在,大批產(chǎn)自廈門的電子、鞋服等產(chǎn)品通過這樣的方式走進歐洲各國的商店,產(chǎn)自歐洲各國的葡萄酒、肉類、日用品等也因此走進廈門市民的生活。
三年來,中歐(廈門)班列對貿(mào)易的帶動效應(yīng)正逐漸顯現(xiàn)。自2015年投入運營以來,這一班列已累計發(fā)運120列,總貨值逾17億元人民幣。
從自貿(mào)園區(qū)前行不遠便是廈門海滄港。作為中國國際航運中心之一,廈門已被中國確定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“海上絲綢之路”戰(zhàn)略支點城市。伴隨著中歐班列的開通,“陸絲”和“海絲”在廈門實現(xiàn)了無縫對接。
雙向投資貿(mào)易方興未艾
在廈門金龍客車公司生產(chǎn)基地,一輛輛白色的金龍輕客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金龍公司的員工習慣稱之為“埃及白”,因為這是埃及人最常用的車身顏色。
沿著“一帶一路”,金龍公司順利進軍埃及輕客市場,并突破了2.3萬輛的累計銷售量,在連續(xù)多年占據(jù)埃及輕客細分市場頭把交椅的同時,也改變了埃及人的出行習慣。
近年來,廈門企業(yè)借助“一帶一路”,以更快的步伐走向世界市場。2016年,廈門備案對外投資項目359個,協(xié)議投資總額55.4億美元,增長1.5倍,其中實際對外投資29.8億美元,增長4倍。
與此同時,廈門對于外資引入的力度也不斷加大。2016年,廈門新增外商投資企業(yè)1278家,合同利用外資75.7億美元,實際利用外資22.2億美元。
人文交流促進人心相通
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旁邊,透過濃密的棕櫚樹林看去,頗具辨識度的廈門嘉庚式建筑十分顯眼,這就是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!袊攸c大學“走出去”設(shè)立的首所海外分校。
“多元文化交融的國際大學”——這是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自2016年成立以來的定位。在占地共150畝的校園里,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共同學習、生活,增進了彼此的友誼。
在2016年年底舉行的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上,廈門第五次摘得“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”。以人文友好交流為橋,廈門收獲滿滿。